公司動態(tài)
2013年11月9日至11日,中國夢大型碧玉雕策劃創(chuàng)意活動在京開展,來自北京、上海、蘇州、杭州、內蒙古、遼寧等地的30余位玉文化專家學者在北京參加研討并舉行15噸原石及1.4噸新疆和田碧玉原石的觀摩活動。
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、著名珠寶玉石專家欒秉璈、蘇州玉石藝術行業(yè)協(xié)會會長陳健、著名玉文化專家陳啟賢等在學術會議中進行了有關大型玉雕“中國夢”策劃、創(chuàng)意和設計等主題發(fā)言。
“國之重器·中國夢”玉雕藝術品,將使用兩件備受社會關注的體重15噸和1.4噸兩件新疆和田罕見碧玉,是經過玉文化專家學者團隊多輪評估論證,玉雕大師及玉雕美術人員反復策劃設計,企業(yè)代表全力支持共同努力而最終確定。
玉文化專家陳啟賢認為,中華玉文化上下貫通八千余年,對中華文明的構成產生其它文化類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;當代玉雕藝術品構思要充分借鑒浩瀚無垠的玉文化發(fā)展研究與脈絡,創(chuàng)作題材要“筆墨當隨時代”。
文化學者解如光指出,創(chuàng)作“國之重器·中國夢”玉雕藝術品要充分體現(xiàn)玉文化在中國歷史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,尤其是參考玉文化對建立穩(wěn)定社會結構和文化心理產生的巨大影響。
他說:“中國人世世代代把"君子如玉"的美學理念有序傳承至今仍有現(xiàn)實意義?!?/span>
珠寶玉石專家欒秉璈介紹,這兩件新疆和田碧玉料體量超大,質量一流,十分罕見。創(chuàng)作過程中要充分珍惜材料,量體裁衣,創(chuàng)作思路更要提倡原創(chuàng)。
蘇州玉石藝術行業(yè)協(xié)會陳健會長表示,將組織玉雕大師級精英團隊啟動“國寶”級制作方案,精心構思設計,全力完成“國之重器·中國夢”題材大型新疆碧玉雕的“歷史使命”。
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劉國祥研究員說:“以"玉記國史"是中華民族多元文明共生一體于燦爛歷史中的重要銘刻,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、偉大傳承的特殊載體,是世界民族之林獨具風景、自成體系的民族文化自覺。
劉國祥強調,大型玉雕“國之重器·中國夢”題材創(chuàng)作構思的最終確定是充分體現(xiàn)“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”這一基點,要確切把握“國之重器”的元素和內涵,使之鮮明記錄“實力特征”“幸福特征”“文明特征”等藝術升華和人民群眾的時代訴求。
“2013度中國玉文化學術會議”由蘇州玉石行業(yè)協(xié)會、中國珠寶雜志等單位主辦,來自北京、上海、新疆、江蘇、內蒙古、遼寧和浙江等地的30余位玉文化專家學者及玉雕大師代表到會參與題材創(chuàng)意設計。